本节是眼睑病部分。
眼睑炎症
睑腺炎(麦粒肿)
- 病因:多数为葡萄球菌,特别是金葡菌感染引起。
- 分类:
- 外睑腺炎: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(Zies 腺)或变态汗腺(Moll 腺)感染。
- 内睑腺炎:睑板腺感染。
- 临床表现:
- 红肿热痛等急性期表现。
- 外睑腺炎:开始时红肿范围较为弥散,触诊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,可伴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。发展后向皮肤方向发展,局部皮肤出现脓点,硬结软化,可自行溃破。
- 内睑腺炎:局限于睑板腺内,肿痛局限,疼痛明显,病变处有硬结,触之压痛,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、肿胀。发展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,向结膜囊内溃破,少数患者可向皮肤面破溃。
- 发展:儿童、老年人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中,可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,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。
- 诊断:根据症状和眼睑改变。
- 治疗:
- 早起:局部热敷,每次 10~15 分钟,每日 3~4 次。抗生素滴眼,每日 4~6 次。
- 脓肿形成:切开排脓。
- 脓肿尚未形成:不宜切开。
- 眼睑蜂窝织炎、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:尽早全身使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,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。并进行菌培和药敏,选择更敏感的抗生素。
睑板腺囊肿(霰粒肿)
- 病因: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导致睑板腺出口阻塞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。
- 常见于上睑,单个发生,也可多个发生,部分反复发作。
- 无痛性眼睑皮下圆形肿块。
- 肿块对应的结膜局限性充血。
- 小者可自行吸收,多数长期不变,并逐渐长大。可自行破溃,排出胶样内容物,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或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肉芽组织。
- 诊断:
- 无明显疼痛、眼睑硬结可诊断。
- 鉴别诊断:复发性、老年人,需报病理,排除外睑板腺癌。
- 治疗:
- 小而无症状:自行吸收。
- 大:热敷,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。
- 长期不消退:手术切除。
睑缘炎
- 分类:鳞屑性、溃疡性、眦部睑缘炎。
鳞屑性睑缘炎
- 病因:
- 卵圆皮屑芽胞菌。
- 诱因:屈光不正、视疲劳、营养不良、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等。
- 临床表现:
- 痒感、刺痛、烧灼感。
- 睑缘充血、潮红,睫毛和睑缘表面附着上皮鳞屑,睑缘表面点状皮脂溢出,集中于睫毛根部,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,干燥后结痂。
- 无溃疡或脓点。
- 睫毛易脱落,可再生。
- 长期不愈者睑缘肥厚,后唇钝圆,使睑缘不能与眼球紧密接触,泪点肿胀外翻发生溢泪。
- 诊断:典型临床症状 + 睑缘无溃疡。
- 治疗:
- 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。
- 生理盐水或 3% 硼酸溶液清洁睑缘,拭去鳞屑后涂抗生素眼膏,每日 2~3 次,痊愈后每日 1 次,持续两周以上。
溃疡性睑缘炎
- 病因:金葡菌感染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见于营养不良、贫血或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儿童。
- 严重的痒感、刺痛或烧灼感。
- 睫毛根部散布小脓疱,有痂皮覆盖,睫毛长被干痂粘结成束。
- 睫毛根部浅小溃疡。
- 睫毛易脱落,不可再生。
- 溃疡愈合后,瘢痕组织,睫毛乱生。
- 长期不愈者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和睑缘肥厚变形,睑缘外翻,泪小点肿胀或阻塞,导致溢泪。
- 诊断:典型临床症状 + 睑缘有溃疡。
- 治疗:
- 去除各种诱因,注意个人卫生。
- 生理盐水或 3% 硼酸溶液每日清洁睑缘,去除脓痂和已经松脱的睫毛,清除脓液。涂抹抗生素眼膏。
- 菌培和药敏,选用敏感抗生素。
- 炎症消退后,持续治疗 2~3 周。
眦部睑缘炎
- 病因:莫-阿双杆菌感染,也可能 VB2 缺乏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为双侧发病,主要发生于外眦部。
- 痒感、异物感、烧灼感。
- 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、肿胀,可有浸润糜烂。
- 临近结膜常伴有慢性炎症,表现为充血、肥厚,粘性分泌物。
- 严重者累及内眦部。
- 诊断:典型临床症状。
- 治疗:
- 溃疡性睑缘炎的治疗方法沿用。
- 滴用 0.25%~0.5% 硫酸锌,抑制莫-阿双杆菌产生的酶。
- 适当服用 VB2 或 VB。
- 治疗合并的慢性结膜炎。
病毒性皮炎
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
- 病因:单纯疱疹病毒 I 型感染。
- 临床表现:
- 下睑多见。
- 眼睑水肿、眼部刺痛、烧灼。
- 初发时睑部皮肤出现丘疹,常常簇状出现,很快形成半透明水疱,周围有红晕,水疱易破,渗出黄色粘稠液体。
- 一周后充血减退,肿胀减轻,水疱干涸,结痂脱落不留瘢痕,可复发。
- 睑缘处可波及角膜。
- 诊断: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
- 眼部保持清洁,防止继发感染。
- 结膜囊内滴 0.1% 阿昔洛韦,防止蔓延至角膜。
- 皮损处涂 3% 阿昔洛韦眼膏,或 0.5% 碘苷。
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
- 病因:水痘、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。
- 临床表现:
- 前驱症状:全身不适、发热等。
- 病变区剧烈神经痛。
- 患侧眼睑、前额皮肤和头皮潮红、肿胀,出现成簇透明小疱,分布不越过睑鼻中心线。
- 数日后疱疹化脓,深溃疡形成,而前淋巴结肿大、压痛、发热或全身不适。
- 两周后结痂脱落,永久性瘢痕。
- 诊断: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
- 注意休息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- 疱疹未破,局部无需用药。
- 疱疹破溃而无继发感染时,患处涂抹 3% 阿昔洛韦眼膏或 0.5% 碘苷。继发感染,则加用抗生素滴眼剂湿敷。
- 对重症患者:全身应用阿昔洛韦,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及维生素 B1、B2。必要时可考虑应用抗生素和激素。
接触性睑皮炎
- 病因:
- 药物性皮炎最为典型。
- 致敏原:抗生素、局麻剂、阿托品、毛果芸香碱、碘、汞等。
- 临床表现:
- 痒感和烧灼感。
- 急性者:眼睑突发红肿,皮肤出现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伴有微黄粘稠液体。不久糜烂结痂、脱屑。有时睑结膜肥厚充血。
- 亚急性者:症状发生较慢,常常迁延不愈。
- 慢性者:眼睑皮肤肥厚粗糙,表面有鳞屑脱落,呈苔藓状。
- 诊断:
- 致敏原接触史、临床表现。
- 鉴别:斑贴试验验证过敏性与刺激性。
- 治疗:
- 停止接触过敏原。
- 急性期应用生理盐水或 3% 硼酸溶液湿敷。结膜囊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。
- 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。
眼睑肿瘤
- 良恶性肿瘤表:
良性肿瘤 | 恶性肿瘤 |
---|---|
眼睑血管瘤 | 眼睑基底细胞癌 |
眼睑色素痣 | 眼睑皮脂腺癌 |
眼睑黄色瘤 | 眼睑鳞状细胞癌 |
眼睑血管瘤
- 病因:先天性或后天性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见于婴幼儿。
- 眼睑皮肤表面或皮下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结节,表面光滑,质软,大小不等。
- 无痛,无痒,无溢液。
- 随着年龄增长,部分可自行消退。
- 诊断:
- 典型临床表现。
- 鉴别:葡萄酒色斑。此为先天性病变,扩张的窦状血管,病变平坦,进展缓慢。
- 治疗:
- 小的眼睑血管瘤不需治疗。
- 若肿瘤引起上睑下垂或眼球位置异常,应给予积极治疗。
- 首选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。
眼睑色素痣
- 病因:眼睑先天性扁平或隆起。
- 临床表现:
- 痣细胞构成,境界清楚。
- 幼年时即有色素,或者直到青春期或成人才有。
- 交界痣: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。扁平、色素斑疹、圆形或椭圆形、生长缓慢,低度恶变的可能性。
- 皮内痣:最常见。一般隆起,色素很少,如有则为棕色至黑色。痣细胞完全在真皮内,无恶变倾向。
- 复合痣:常为棕色,有前两型成分结合在一起,有低度恶变的可能性。
- 蓝痣:一般为扁平,出生时就有色素,蓝色或石板灰色。无恶变倾向。
- 先天性睑皮黑色素细胞增多症:太田痣。无恶变趋势。
- 治疗:
- 眼睑色素痣一般无需治疗。
- 如出现恶变迹象,尽快手术并报病理。
眼睑黄色瘤
- 病因:脂质代谢障碍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发生于老人。
- 多数患者血脂正常。
- 位于上睑近内眦部,有时下睑也可能发生。常为双侧,柔软的扁平黄色斑。
- 诊断:典型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
- 无需治疗。
- 如有症状,可考虑手术切除。
眼睑基底细胞癌
- 病因:光化学损伤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见于老年人。
- 位于下睑内眦部。
- 早期:小的红色结节,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。
- 晚期:溃疡,火山口状溃疡。
- 罕有转移。
- 诊断:
- 病理。
- 鉴别:黑色素瘤。基底细胞癌隆起较高,质地坚硬,生长缓慢。
- 治疗:
- 手术切除。
- 术后放疗。
眼睑皮脂腺癌
- 病因:皮脂腺上皮恶变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。
- 好发于上睑。
- 起自睑板腺:初期为眼睑皮下小结节。后逐渐增大,睑板弥漫性斑块状增厚,相应的睑结膜黄色隆起。
- 起自皮脂腺:睑缘呈现黄色小结节,表面皮肤正常。逐渐增大后可形成溃疡或菜花状。
- 恶性程度高,可向眶内扩展,并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。
- 诊断:病理。
- 治疗:手术为主。
眼睑鳞状细胞癌
- 病因:书上没写。
- 临床表现:
-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。
- 好发于睑缘皮肤黏膜移行处。
- 开始时像乳头状瘤,生长缓慢,患者无不适。
- 逐渐形成溃疡,边缘稍隆起,质地坚硬,发生坏死和继发感染。
- 部分噬神经生长,疼痛明显。
- 生长较快,恶性程度高,可侵犯皮下组织、睑板、眼球表面、眼眶,可转移到耳前、颌下等局部淋巴结,直至更远脏器。
- 诊断:病理。
- 治疗:手术为主。
眼睑位置、功能和先天异常
倒睫和乱睫
- 病因:能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。
- 临床表现:
- 睫毛像后生长(倒睫)或生长不规则(乱睫),触及眼球。
- 眼痛、流泪、异物感。
- 诊断:肉眼检查即可发现。
- 治疗:
- 数量较少,拔除即可。
- 数量较多,手术治疗。
睑内翻
- 病因:
- 先天性睑内翻:多见于婴幼儿,女性多于男性。多由于内眦赘皮、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良。
- 退行性睑内翻:多发生于下睑,常见于老年人。下睑缩肌无力所致。
- 瘢痕性睑内翻:上下睑均可发生。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。
- 临床表现:
- 先天性多为双侧发生,瘢痕性可为单侧。
- 畏光、流泪、异物感、刺痛、摩擦感等。
- 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,摩擦角膜。角膜上皮可脱落,荧光素弥漫性着染。
- 继发感染,可发展为角膜溃疡。
- 诊断:年龄、外伤和手术史、临川表现。
- 治疗:
- 先天性:可自行消失,不必急于手术。
- 退行性:手术为主。
- 瘢痕性:必须手术。
睑外翻
- 病因:
- 退行性:仅限于下睑。老年人眼轮匝肌功能减弱所致。
- 瘢痕性: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所致。
- 麻痹性:仅限于下睑。面神经麻痹,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所致。
- 临床表现:
- 轻度:睑缘离开眼球,溢泪。
- 重度:睑缘外翻,部分或全部结膜暴露在外。最初局部充血,分泌物增加,久则干燥粗糙,高度肥厚,角化。
- 常有眼睑闭合不全,而致角膜上皮干燥脱落,容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溃疡。
- 诊断:病史、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退行性和瘢痕性需手术,麻痹性以治疗面瘫为主。
眼睑闭合不全
- 病因:
- 神经麻痹。
- 外伤和眼病等引起的眼球突出。
- 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时。
- 临床表现:
- 轻度:因闭眼时眼球反射性上转,只有下方球结膜暴露,引起结膜充血和干燥。
- 重度:角膜暴露,引起暴露性角膜炎,甚至角膜溃疡。
- 大多数患者引起溢泪。
- 诊断: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
- 去除病因。
- 保护角膜。
上睑下垂
- 病因:
- 先天性: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或上睑提肌发育不良,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。
- 获得性:因动眼神经麻痹、上睑提肌损伤、交感神经疾病、重症肌无力及机械性开睑障碍等。
- 临床表现:
- 先天性:常为双侧,但不一定对称,有时为单侧。可伴有眼球上转运动障碍。
- 获得性:多有相关病史或伴有其他症状,如动眼神经麻痹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。交感神经损害有 Horner 综合征。重症肌无力所致上睑下垂具有晨轻夜重的特点,注射新斯的明后明显减轻。
- 诊断:病史、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
- 先天性:手术为主。
- 获得性: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,必要时考虑手术。
- 根据上睑提肌肌力选择手术方式。
内眦赘皮
- 病因:先天性。
- 临床表现:
- 常为双侧。
- 皮肤皱缩起自上睑,呈新月形绕内眦部走行,至下睑消失。
- 少数患者由下睑向上延伸。
- 皮肤皱褶可遮蔽内眦部和泪埠,使部分鼻侧巩膜不能显露。
- 诊断:
- 临床表现。
- 鉴别:共同性内斜视。
- 治疗:一般不需治疗。酌情手术。
睑裂狭小综合征
- 病因:先天性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
- 临床表现:睑裂水平径狭小,上睑下垂,逆向内眦赘皮,内眦距离过宽,可伴有下睑外翻和鼻梁低平等。
- 诊断:临床表现。
- 治疗:分期整形手术。